戒色后改观不大的戒友们,强烈建议你们阅读此贴(转)
深度好文,建议各位戒有至少花一小时多看几遍,结合自身经历,综合思考,我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今天我们来谈谈戒色的层次,体系。
引入这个话题的主要是这个问题:
经常看到有的反戒色者讽刺说:"戒色哪有那么神乎其神,不是就是不撸吗?还能"改变命运"?!脑子进水了吧~"
我们有部分戒友也怀着这样的疑问:"看到有的戒友因为戒色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我自从戒色开始,也很久没撸了,生活虽然有小的改善,但也不过如此嘛,哪里谈的上"改善了整个命运"呢?
中肯地讲,光是戒撸,改观是有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你的确不能期望从单纯的一个"戒撸"上获得翻天覆地的改变。真正宝贵的,是"戒撸所能引起的蝴蝶效应"。
相信不少戒友都很熟悉这句话:"戒色是项系统工程,是对生命的重新构建。"
那些觉得自己戒色后改观不大的朋友,那些想要见证天翻地覆"巨变"的朋友,我强烈推荐你们细读此贴。
此贴,正是旨在揭示戒色后改观不够理想的原因,并且就"对整个生命的重新构建"产开讨论。
"戒撸就像是推倒了第一张自律和自省的多米诺骨牌,从此走上一条更加积极的人生道路。"
——某国外NoFap戒友
"我觉得我就是下一个牛顿或达芬奇,戒色开始一个月后,我居然开始创业,重新弹钢琴,每天学习法语,编写程序,画画,写作,理财,我的金点子多得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自信心爆棚,我觉得我能和任何美女搭上话,这就是那个曾经因为拖延症和焦虑症多花了两年半才从大学毕业的人。"
——此案例引自TED演讲The Great Porn Experiment(伟大的色情片实验)
戒色,首先要戒除性成瘾,但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就像上面这位国外戒友所说的"推倒第一张重塑更加积极人生的多米诺骨牌"。
从这一角度出发,"戒色,能够改变命运"这句话绝无半点虚假,夸张可言。
我们的一些戒友,只是单纯对治手淫恶习,然后就屡戒屡破,殊不知其实这跟生活中的种种恶习都是相互联系的。一潭污浊的水,你不可能指望它某个局部非常干净。同样,一个懒惰、颓废、抽烟酗酒,奸诈,不孝的人,如果不在戒撸的同时也改善自己的整个生活,那么他戒撸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相反,一个生活非常充实,学习/工作积极向上,为人阳光和善,热爱运动,或者没事就泡书店为自己充电,兴趣爱好很广泛的人,内心光明正气时刻充足,色情淫秽这类东西他都不用太过刻意去戒,自然而然就很少沾染了。
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自己沉淀,再对之前汲取到的智慧以及自己的体悟加以总结归纳,我构建出了更新颖,更全面的体系。
刚刚我所说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改善整个生活。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系统的阐述我的戒色体系。不,与其说是戒色体系,我更愿意称之为"重塑人生的体系"。
一、从心上戒
二、改善整个生活
三、行善去恶
四、提升思想境界
一、从心上戒
什么是从心上戒?经常看到很多戒友寻求戒色方法是朝着"怎么减淡欲望"在走,比如欲望来了就憋气、狂奔、做俯卧撑,或者转移注意力等等。但其实这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楼主本人戒色两年,一直在探寻戒色的根本之法,直到某一刻,突然心中一亮,长吁一声:"原来欲望,并不是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在于两个字——认知。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撸,并不是因为欲望主动地,自然而然地来了,而是由于错误的认知导致意淫,自己把欲望激起来了。
性成瘾,问题不是在于欲望,而是在于,我们自己对欲望的错误认知。
因为存在错误的认知,我们就会对欲望做出错误的反应。
有的人,欲望没来都要自己把它激起来,而有的人,欲望来了也不是多大个事。区别就在于此——对欲望的认知,以及随后对它做出的反应。
在悟出这个道理之前,就看到有戒友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时反复强调:要"以心制身",而非"以身制心","以身制心"始终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那时的我对此就有一种莫名的共鸣。
后来(悟出此理之后)又看到一本书,名为《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Jules Evans著,发现其中的观点竟与自己如此惊人地相似。(注:该书让楼主受益匪浅,且曾被英国泰晤士报列为年度最佳图书,无论对戒色,还是修心,重塑人生都有很大帮助,强烈推荐各位戒友抽空一读)
下面,我就在这里摘录其中一些精彩段落,这些文字,也正是楼主想要表达的"从心上戒"四字之含义。
“省察自己和他人 ”是 “最高等级的善 ” , “每天都要讨论这种善 ” 。他说 ,大部分人终生都是在梦游 ,从来没问过自己他们在干什么 ,以及为什么要那么做 。他们吸收了他们的父母的价值观和信念 ,或者他们的文化 ,毫不质疑地接受了下来 。但如果他们刚好吸收了错误的信念 ,他们就会 “生病 ” 。 —苏格拉底
根据认知行为疗法 ,以及启发了它的苏格拉底哲学 ,引发我的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的不是心理分析所说的受到压抑的性本能 ,也不是像精神病学所说的 ,是只能用药物纠正的神经紊乱 ,而是我的信念。我持有一些正在毒害我的有毒的信念和思维习惯 ,比如 “我永久地损害了自己 ”和 “每个人都得赞同我 ,如果他们不赞同我 ,那就是灾难 ” 。这些有毒的信念是我的情绪痛苦的核心 。我的情绪随我的信念而来 ,我会在社交场合感到极其焦虑 ,在这些场合不顺利时我就会感到抑郁 。这些信念是无意识的 、未经省察的 ,但我可以学着去省察它们 ,把它们放在理性的阳光下 ,看看它们是否合理 。我可以自问 :“为什么人人都得赞同我 ?那现实吗 ?也许即使其他人不喜欢我 ,我也可以接受自己 、喜欢自己 。”现在这看上去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通过这种基本的自我质问 ,以及我的认知行为疗法小组的支持 ,我慢慢地从我本来有毒的 、非理性的信念转向了更加理性 、合理的信念 。跟艾利斯的 A B C情感模型吻合的是 ,我的情绪遵循我的新信念 。慢慢地 ,我在社交场合的焦虑减轻了 ,也不那么抑郁了 ,更加自信 、高兴了 ,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了 。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 ,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性成瘾,也正是因为"我们正持有一些有毒的信念和思维习惯"。
难道那些色情淫秽本身的吸引力真的如此巨大?不见得吧!把思绪拉回到我们的懵懂孩童时期,第一次接触到"性"的时候,虽然我们有一定的兴奋,但那很大程度上其实只是出于对神秘的好奇,根本不像现在这样深陷其中吧?
那到底是什么造成的这样前后的差异?
就是因为对于"性",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的信念、本来是正常的,但由于长期怀着异样的心理状态浏览色情网站,由于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意识地省察,分析,我们潜移默化中被上面那些文字、观念"洗脑"了,我们的认知,在我们的无意识之下,被引导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些重口味和恋癖患者。
对于他们后来疯狂迷恋的东西,最开始他们都是不感冒的,然而由于他们的无意识,没有对内心念头的省察,分析,质问他们是否合理,这些人只是没头没脑地被色情网站上那些暴力、虚幻、重口味观念牵着鼻子走,然后日积月累,他们越来越认同那些重口味的、错误的、扭曲的观念。这就相应地造成了现在的恋癖、重口味追求。
色不迷人人自迷。
因此,就像Jules Evans和苏格拉底一样,你也可以问自己一系列问题,并加以省察、分析:
欲望到底是什么?是如何引起的?它真的让你感到快乐吗?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现在所迷恋的东西是否真的是"美"的?我是否需要通过理智的,有逻辑的分析重新定义"美丑"?
你如果真的喜欢一个女孩,一个好女孩,为什么首先就想到要和她发生关系呢?这其中联系何在?你到底因为什么而喜欢她?仅仅是因为"想和她发生性关系"?(绝大部分人,要是你真爱一个好女孩,反倒会不愿意撸她吧,这又是为什么?)
或者每次破戒过后,反思:我这次撸是因为什么?我要在内心哪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突破心魔的枷锁?
……
然后通过理性的思考,去寻找答案。
随着你自我省察的深入,你会惊奇地发现,你之前认为非常美的,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你之前认为的"快乐",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原来你的许多认知,以及相应的行为,的确都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未经审视的,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是这个样子。
人的大脑、认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的。
跟上面所讲到的恋癖,重口味的例子是相通的,一开始,色情淫秽对你的诱惑并没有达到现在这样恐怖的地步,但你现在却这样疯狂地迷恋它,就是因为之前无意识地接收了色情信息中错误观念的洗脑,那么现在你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科学的,有逻辑的思考来重塑自己的观念,进而摆脱对于那些东西畸形错误的迷恋。
这也就是现代整个人类的高等教育的主要之一: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一种更明智,更高效的思维,正是源自苏格拉底。旨在培养学生理智地、独立地分析问题,或者说,要他们去省察自己的思维,在原有的思维之上,树立一个更高的意识来倾听自己的思维,然后审视它们,分析它们,改进它们。而不是盲目地跟随自己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因为那些信息还未经审视,很有可能是不合理的,站不住脚的。这种"盲目地跟随外界所输入的观念"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梦游状态"。
苏格拉底说:"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我们,就是不要做一台只会被动跟随的机器,现在,觉醒吧,去质问内心的每一个念头的合理性,然后分析它们,然后去改进它们。
这就是"从心上戒"。
那些转移注意力或者减淡欲望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依然迷恋色情淫秽的基础上,强迫自己不去想。
而从心上戒,是通过对自己曾经疯狂迷恋的东西进行理智的省察,思考,分析,来重塑了一个正确的认知,去正确地看待它,对待它,进而从根本上不再沉迷它。欲望没来时你不会主动把它激起来,就算它主动来了你也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对于它,你可以收放自如,这就是"以心制身"。
正如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在某些时候,我们有能力治愈自己,而且也恰恰,我们自己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不是需要向教士、心理分析师或药理学家下跪以祈求救赎。
二、改善整个生活
正如前面提到,有的戒友只是在对治手淫,而忽视了生活中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坏习惯:颓废、懒惰、邋遢,心思险恶等等,于是屡戒屡破。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
一整潭污浊的水,不可能让其中某一部分保持特别清澈。
一棵树根有病的树,不可能其中的某一条枝叶长期繁茂。
所以,这第二种境界,一方面,改观变得更加直接、明显,你开始真正享受充实、精彩的生活,逐步探寻,体会有意义的人生。另一方面,这也帮助到了你戒色,因为随着你心中渐渐充盈的光明,积极等品质,你便不再屑于沾染这些色情淫秽。而且,充实生活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杜绝了像无聊破戒,懒惰破戒这类各种不良习惯作为诱因导致破戒的问题。
随便举几个例子,可以养成如下的好习惯:
作息规律(可以从早睡早起做起)好处:大幅提升日常精神面貌、做事效率
饮食健康(可以从拒绝垃圾食品做起)好处:同上,并且拒绝垃圾食品能够节省精力、时间、财力。全力以赴一个合理的,能够利益自己,甚至利益他人,并且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或者寻找自己现在工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去拥抱它们,积极进取,而非被动苟活。
让生活充实起来(少玩游戏,停止各种虚度时光的坏习惯比如无聊浏览各种垃圾信息等,多运动,多阅读,拓展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增长见闻,提升自己的境界……)
……
看到这里,会有人说:习惯习惯,习气都是有惯性的,我之前颓废惯了,怎么改?
这里就跟第一部分"从心上戒"又有共通之处了。
可以说,有意识的地、理智地省察,分析,改进自己的起心动念,不仅仅只是用于戒色,其实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将其运用于改正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错误上。我们将这样的行为,称之为——修心。
可见,天下之道,融汇贯通。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解:改正过错,提升自我靠的是意志力,靠的是所谓的"坚持"。各种心灵鸡汤、励志文字不都这么讲吗?其实,无数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这样的说法,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或者说,太过理想主义,真正到了实践上往往都不了了之。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道德经》
改正过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怎么自然而然?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当你经历某个念头的时候,自问:
"我是否对它做出了智慧的反应?"
"如果没有,那怎样才是智慧的反应?"
"为何我没有做出那个智慧的反应?"
"对于原有的反应,我该做些什么,去改进它,以达到智慧的反应?"
我想,这便是"修心"二字的实质吧。
"修心"二字,威力无边。
正心(往正确的方向修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宁静于内,无敌于外。
——千古伟人,明朝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心学宗师 王阳明
关于《道德经》所讲的"不失其所者久",和楼主讲的"自然而然",这里还有一段禅宗六祖慧能和其师五祖弘忍的对话,就是讨论的慧能与他的师兄神秀——也就是后来的南禅与北禅开悟之路的区别,相信也会对各位有所启发。
弘忍大师忽然换了一个角度问道 :“你是不是像其他师兄弟一样 ,极为佩服神秀 ?是不是也认为神秀说的每一句话都十分正确 ?”慧能点点头又摇摇头 ,然后说道 :“神秀上座人品我真的十分敬佩 ,他坚强的意志力 ,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但是 ,在对待苦行的态度上 ,我的心思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弘忍大师似乎很感兴趣 ,追问 :“你说说看 ,有什么不一样 ?”慧能挠挠头 ,不好意思地说 :“神秀上座是为了磨励意志 、锻炼自己而找苦吃 ,所以 ,不管怎么说 ,他还是感到很辛苦 ,只不过咬牙坚持罢了 。而我 ,在做苦工 、干重活的时候 ,真没有感到什么辛苦 ,反而是一种享受 。”弘忍大师一笑 :“一样的粗活 ,为什么他苦 、你乐 ?”慧能认真地说 :“神秀师兄知道自己在吃苦 ,所以心里就很苦 。而我觉得干活就是干活 ,干活是一种生活需要 ,所以心里就很享受 ,自然也就很快乐 ,哪里还会觉得辛苦 ?我在广州山中打柴时 ,经常遇到一些喜爱登山的人 。在我们局外人看来 ,他很辛苦 ,而且还非常危险 。而他因为喜爱登山 ,所以感受到的不但不是辛苦 ,反而是极大的快乐 。”弘忍大师点头称是 :“很好 ,很好 ,你已趣入禅机 。”
当然,修心,这种方式是最根本的,能够让人由内而外地改变,质变,但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可以说它永无止境。正如《了凡四训》云:"从前卫国贤大夫蘧伯玉刚二十岁时,就已经能够察觉出以往所犯的过错,并且全部改正。到了二十一岁,才知道以前的过错未完全改掉。到他二十二岁,回头查看二十一岁时自己所做的事,感觉好像还在梦中一样,年复一年,连续不断地改正过失。等他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仍然还清楚自己四十九岁那年尚未改正的过失,古人改过的态度就是如此。" 同样,我们也要把自省,修心作为为人处事的根本,要全力以赴,但也不要心急,不要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最好是循序渐进,积少成多,这样潜移默化地过个半年,一年,你会发现一个焕然重生的自己。
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命运。
人生即修行。
三、行善去恶
正所谓"身无正气福德,戒色无以为继。" 行善积福,是稳定戒色,快速恢复,增长智慧的基础。早在一年前,我就看到陨落星辰前辈的一篇帖子:"星辰经验第三季,身体如何神速恢复,如何行善" 当时由于觉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看完这篇帖子虽然内心也受到了一定的震撼,但是终究还是将信将疑,一面而过。直到后来又过了大半年,有了些许成长,于是开始行善,随着行善力度的逐渐增加,我在无论是身体素质的改善,还是内心的觉悟提高、抑或是整个生活及和其他种种方面都体验到了不可思议的恢复速度时,再回想到这篇文章,才发现原来星辰所言绝无半点虚妄。拿楼主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之前有大概一年的破戒循环,基本都是一周为一个周期。虽然践行着本文提到的前两者:在心上戒,同时也慢慢改善整个生活,但始终没有突破破戒循环,直到我看到了文章开头提到那篇帖子"戒色的三种境界",明白了行善去恶之理,于是开始每天解答戒友的问题,鼓励他们,一天5个,10个,甚至20个,(想一想,把以前无聊浪费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帮助5个、10个、20个人改变他们的整个命运,久而久之,这将会造就多大的不同?)而且,从那开始到现在,我的善行力度越来越大,从线上鼓励吧友、日常生活中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到常和朋友们一起去放生。
关于放生,这里要专门提一下,我们的放生没有宗教成分,只是利益生灵,培养自己的博爱之心,并且楼主亲自体验,觉得在帮助那些待宰杀的动物获得"重生"之后,能够确确实实地、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和谐、纯净、灵气的大快乐,这种感觉实在难以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怎么说呢,用我个人的话来讲,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类似于每个人少年时期的那种"灵慧之感",简直太美妙了!而对于我来讲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日常生活,以前我总是暴躁易怒,抑郁,感觉背上始终有座大山压得我抬不起头,亦或是浑身裹着一层死气沉沉的东西,再用力也摆不脱,总之人生每分每秒都是在煎熬。相信很多戒友都有这种感受,天天Lu(防系统和谐),颓废,混日子,一事无成,日积月累地感觉自己就是一具腐蚀得越来越严重的空壳。而放生后,我明显地能感受到自己神速恢复的活力,灵气。我坚持放生有半年了,而且频率比较高,因为楼主家附近就有一条小河,旁边还有菜市场正好买鱼,非常方便,有的时候连续四五天都会顺路去放生,渐渐地,上面我所提到的那种"少年时期的灵慧之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感觉每时每刻都洋溢着喜悦,美好,甚至超出了儿时。
"重新找回,甚至超越儿时的灵慧,美好",这不是所有戒友都梦寐以求的吗?我想,之所以楼主会有这样的改变,除了其他诸如"戒撸","改善整个生活"这些其他也不可忽视的因素外,单就放生来讲,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之前撸,颓废,混日子这种种行为都是在向"死气沉沉"发展,所以我们所感受到的种种痛苦,都是一种"失去生机"带来的痛苦,而放生,正是帮助其他生灵"获得生机",帮助了他人,我们自己也会受到反作用力,(这个"因果","反作用力",我后面还会有论述),渐渐自己也就越来越有了生机,也就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了我所说的"儿时的灵慧"。其实,我还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其他很多好处,点点滴滴的,在这里一下不能全想起来,是要遇到了某件事才会突然惊觉——啊,这又是一大好处啊!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愿意的戒友们可以亲身体验。总之我作为一位无宗教信仰者、无神论者,从非宗教的、自自然然的角度亲身体验过放生后,真的感受到了其非凡的好处——不像有的宗教内容鼓吹得那样神神叨叨,但其本质作用绝对是不可思议,所以向大家强烈推荐。我第一次放生前,到网上了解关于放生时看到有网友说:"当你放过一次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亲身体验后,我发现果真如此!所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也能够有这样愉悦的体验。
还有,宗教这个问题,你可以对宗教不感兴趣,楼主我也不喜欢宗教里一些神神叨叨,明显荒谬的东西,但有的人是对与宗教相关的一切持有一种偏激的排斥,只要跟宗教沾上一点点关系的东西就完全抵触,这就不对了,宗教这东西,我觉得应该是八个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的理智和判断力,去审视他们,分析他们,然后汲取其中好的东西。不要被"形式"所局限,真理始终是真理,宗教也不一定全是错的啊,他们也很可能"歪打正着"地(姑且这么说吧)触及到了一部分真理,而你不能说因为某个真理恰巧也被宗教所提及,就去抵触它吧?你这抵触的就不是宗教,而是真理了。像放生,它本身不属于哪个宗教,本来就是一种很自然的善行,只是后来被人为地蒙上了一层宗教色彩而已。所以,我想再次强调,不要被形式所局限。真理只有一种,无论它以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
除了前面所讲的善行,楼主也慢慢开始在厕所张贴宣传戒色的不干胶,再到直接和同学,朋友面对面宣传戒色(效果还非常不错,主要是因为现在下流文化泛滥,青少年大多深受其害),后来比起之前一个一个地鼓励吧友又有改进——开始在戒色吧直接发帖,系统论述。以前一天也就能鼓励一二十个人,现在一篇帖子能够让成百上千的人受益,同时,线下我也在和几个朋友同学一起直接站到街上派发戒色宣传单,就这样,我已经有大半年没有撸过了,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的生命得到了质的飞跃。回首看去,从当初的破戒循环,到现在的巨变,也才一年不到的时间,但这其中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有生以来其余时间总和的数倍,我的整个世界都变了,一切不再是前几年的的尴尬、无奈、凋枯、阴暗,一切都变得如此富有色彩和生机,每一刻都是如此伟大精彩!(可能有的吧友质疑我能够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改变,我的描述是否有夸张的成分等等,关于这些问题,我想说:时间,是成长,改变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有的人把成长过分地归因于时间,那只是一种搪塞罢了,真正愿意成长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也能突飞猛进,天翻地覆。而那些不愿成长的的人,再多的时间也是白费)
这,不得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行善去恶,改变命运。
其实,很多人对善有善报,因果心存疑惑,善真的有善报?我们总是强调"有因必有果",但是很多人(包括以前我自己)都将信将疑,总觉得:"我始终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那楼主在这里呢,不想搞那种"人们都坚定地说它是,它就一定是"的荒唐。要知道,毫无根据地相信,那就是迷信。
我们不能只凭主观去臆想,但是可以根据客观规律做出一个有逻辑的,理性的,科学的论证( 不知不觉又体现了"批判性思维",可见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人都可以锻炼出一个明智的思维,进而成为一个睿智的人,过出更精彩的生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很具代表性的实例:
我在吧里发出了免费领取宣传单的帖子后,在后来找我领取宣传单的这批戒友中,就有人提到说,他就是之前看到了戒色吧的宣传单(不是我发的,按时间推算,我那时候应该还是在屡戒屡破的阶段)后像很多戒友一样,从刚来吧里的强烈共鸣、百感交集开始幡然悔悟,然后走上了蜕变之路,中间也经历了很多,从开始的强戒盲戒,到慢慢开始学习戒色知识,戒色效果稍有提升等等,再到始终还是无法突破破戒循环,迷茫无助,又不断学习戒色知识,直到某一天灵光一现,豁然开朗,从此戒色开始稳定,又再过了一段时间,觉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好看到我发的帖子,就来找我领取宣传单,想要帮助更多人,于是我给他寄了500张。
那位最初将宣传单递到这位戒友手上的前辈,首先,改变了这个戒友的整个人生,然后,他还促成了这位戒友后来的善行——又可能改变了成百上千人的人生,如果没有当时这位前辈将宣传单递给这位后来的戒友,这之后的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这个世界将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下去,这位戒友继续颓废,甚至越陷越深,那另外的成百上千人继续颓废,甚至越陷越深……正是这位前辈的善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让这个世界有了一些不同,脱离了原来的既定轨迹。
也就是说,这位前辈,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个世界。
那么,反作用力。
既然是他引起了外界的一些改变,没有他的这一个善行,就没有这个改变,那么他自己怎么会不受到反作用力呢?受到了这个反作用力,他自己的身心会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呢?
换句话来说各位可能会更明朗:
物体2的状态因为受到物体1的作用而产生了改变,没有物体1的作用就没有物体2的改变,那么在物体2状态改变的同时,物体1会不会受到同等的反作用力?既然受到了反作用力,物体1会不会也产生改变?
为了善也好,作了恶也罢,再怎么算计也没用,你让外界产生了怎样的改变,这个改变因你而起,那么你自己必定受到同等的反作用力,不会因你斤斤计较多一分,也不会因为你百般逃避少一毫。
所以才有了这句话:
己欲达则达人,己欲立则立人。
——《论语·雍也》
哦,看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发问:"那我有恶念的话,我不付诸行动,不去改变外界,只在心里想可以吗?这样该不会有反作用力了吧?呵呵,朋友,这样,你当然不会受到反作用力,但是,你这是直接作用于自己啊,连反作用力都省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实,我渐渐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也是基于这个至简的因果规律。至于有些人所抱怨的"善有恶报","恶有善报",主要因为两个原因:"智慧不够看不清"和"境界太低有偏见"。
具体是怎么回事,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智慧不够看不清":日常生活中,因太多,果太多,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因果混淆了,以为这个果,就是那个因造成的,这个因,最终导致的是那个果,最终得出了"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偏见。好心好意捐了些钱给乞丐,刚回头楼上就浇下来一盆废水,有的人"无恶不作"还"好运连连……其实这些种种的偏见,说白了,这些又回归到了思维的问题——不合理的思维,看问题太片面,没能理智,公正地思考。你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因,那么多的果,凭什么你现在被浇了一盆废水这个果就是你捐了钱给乞丐所造成的?你以前所作出的那么多的因呢,怎么不考虑考虑它们?同理,人家现在看上去很可恶,但居然"好运连连"?首先,他真的很可恶吗?你确定这中间没有你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你确定你真的全面、深入地了解他?再者,就算他现在真的"可恶",谁没有犯点错的时候?生活中的因果太多,你了解人家以前的因吗?你极有可能因为自己对他的一时厌恶而忽略了人家好的一面,因为一些局部的问题,就希望这个人马上五雷轰顶,干啥啥不顺。没能如愿的话,又抱怨所谓的"恶有善报",呵,我看,人家的问题都算轻的,跟你这种嫉妒,偏激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喽。
所以,《道德经》才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天地自然不一向都是最仁慈的吗?后来才恍然大悟:这里的"不仁"不是指不慈爱,而是指"没有自己的好恶之心",也就是"没有偏见",即使某一个人善良,也不会超出自然的因果规律,让他得到额外的,本不应得到的回报,即使某一个人可恶,也不会超出自然的因果规律,让他得到额外的,本不应得到的惩罚,而是让万物根据因果这一自然规律,丝毫不差地得到自己所应得的。对于那一小部分嫉妒,偏激的个人来讲,这不如他们的意,但从每一个天地万物,芸芸苍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公平,才是最大的慈爱。
《了凡四训》也说:"世上享千金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者,定是百金人物,当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我以前对于这句话还将信将疑,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觉悟的提高,这样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当你全面,深入,理智地去了解一个人,你就会发现,哪有什么不公平,简直太公平了!任何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思想境界跟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简直是匹配得不能再匹配!他现在的状况,好也罢,差也罢,都是他自己一手创造的。并且这种契合度,还会随着自己觉悟、境界的提高和对此人了解的深入而越来越细化。即使是对于智慧尚待提升的人,你们无法看清一些细节,但也可以扪心自问、反省:结合自己以前的点点滴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自己现代的总体状况是不是应该是这个样子?有没有什么平白无故地更好或者更坏?
只要你对自己诚实,我想,虽然你现在可能智慧尚待提升,看不清一些细节,但是,在大体上你是不会有抱怨所谓"不公平的"。
如果这样都还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的话,那么不妨看看第二点,问题很可能出在这上面——境界太低有偏见。
境界太低,可能你的很多价值标准都是错的。
举个例子:现在的社会流行文化普遍拜金。
有的人看见人家土豪,有钱,就觉得这是"好报",但是再一看觉得这个人,哎,可能还很恶,于是就一股脑地抱怨"恶有善报","世界不公平"云云。
有钱,就一定算是好报吗?
你就单靠钱来衡量吗?
你觉得这样的价值标准靠谱吗?
在这里,楼主不会强行向大家灌输我个人已有的价值标准,楼主要做的,只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然后提供引导,让大家去发现自己的答案。
让万物自然地发展,而不是刻意而为,拔苗助长。
价值标准,会随着自己的觉悟和境界的提升而改进。价值标准改进了,你就更能洞悉事物的本质。当你的价值标准,你对善恶的衡量越接近自然,你就越会发现:善恶因果,丝毫不差。
像《了凡四训》"积善之方"这一章里列举的好几个实例都说明,对于善、恶的衡量标准极其重要,一些世俗平庸之辈,往往因为觉悟,境界不高,无法洞悉事物的本质,把善恶颠倒了却不自知,以恶为善,结果当然是恶有恶报,这也是很多人抱怨"善有恶报"的一大主要原因。
这里就有一个例子:
在春秋时代 ,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 ,如果国人愿意出钱 ,去赎回俘虏或奴隶 ,就可以得到政府财政部门所颁发的一笔奖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赎了人 ,却不愿意接受奖励金 。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 ,很不高兴地说 :“这件事情端木赐做错了呀 !大凡圣人做任何事情 ,目的都在于转移风气 、改变习俗 ,使得教化之道可以在民间顺利推展 ,并非只是为了契合自己的德行才做的呀 !现在鲁国有钱人少而贫穷人多 ,如果因为这种行为 ,使得接受奖励金的人反而被认为是贪财 ,以后还有谁肯出钱去赎回那些俘虏或奴隶呢 ?恐怕从今以后 ,不再有人愿意出钱向各诸侯国赎回人民了 !”子路曾经救起一个掉进水里的人 ,这个人就送子路一头牛 ,来答谢他的救命之恩 ,子路予以接受 。孔子听到后很高兴地说 :“从今以后 ,鲁国一定会有更多人 ,愿意自发去拯救掉进水中的人了 。”
所以,"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虽然仁慈,但在对于善恶的衡量上没有自己的偏见,最大程度地接近于自然,所以也是最大程度正确的、公正的,于是他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真是丝毫不差地公平。
那怎样塑造出圣人那样的衡量尺度?这就又与最后一点相互贯通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整体觉悟、境界提升了,你的价值标准也就会相应的改变,很有可能以前觉得的一些所谓的"善",经过更智慧的分析后你会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所以,如果你能真正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并且以正确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他,那么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是"因果丝毫无差"。
这里又引出了一个话题:行善,一定要合理合法地去行,要本着正确的价值标准去行,否则善恐成恶。
像我们有的戒友,遇到新人,或者向外界宣传戒色吧的时候,动不动就是宗教那一套,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戒友,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你是一个新人,或者根本就还没接触过戒色吧,迎面撞上来一个戒色吧的人立马就跟你宣传什么念咒,地狱论什么的,你会怎么想?只要是个正常人,他都有可能以偏概全,对整个戒色吧生起误解,抵触,然后"敬而远之"吧?但其实戒色吧又不是这样的,里面相当多的好贴,经验,方法,思想都是非常棒的,但就是因为这位戒友"宣传不当,反而让人家错过了这些好的东西。就算他撸得很厉害,他自己也很痛苦,但就是因为对戒色吧存在偏见,而不愿意接触戒色吧,学习不到戒色经验和好的方法,继续沉迷色情淫秽,又是无尽懊恼痛苦。
戒友,你可能觉得自己把这些信息塞给了人家,你就算"行了善",但是你考虑了你这个行为的实际后果吗?你这样偏激的,不合理的"善行",是在帮人呢,还是在害人呢?
所以,我们行善,也要三思而行,要尽量考虑得全面,细致。
《了凡四训》云:"极善之人,命数拘他不定。"
我的理解是: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在原有的"定数"基础上增加"变数"。
善行,就可以是这个"变数"。
所以那些哀叹自己命运多舛的朋友,不要质疑自己"有救无救"。就算是曾经万劫不复,只要你愿意行善去恶,弥补过错,终究有重见光明的一天。而浴火涅槃之时,便是一飞冲天之日。
那些资质平平的朋友, 也不要自甘平庸,只要你愿意行善积福,你一样可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养深积厚,才能后劲十足。
所以诸葛孔明才说:"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要觉得自己现在不如某些人"光彩",君不见那些根基不稳却急于展示自己的人往往都昙花一现,潦草收场。
所以,苦难,是一种恩赐,让你得以沉淀,进而开始真正地——野蛮生长。
有道是:"人加福,顺着来,天加福,逆着来。"
关于"倍力行善,增加变数",这里还必须要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善不可等,我之前的帖子里就有论述,这里直接引用:
不少戒友有这样的问题:"我现在自己都症状缠身,不像个人样,连见人都害怕,更不好意思出来行善,我想再等等,等到恢复了再开始行善。"
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行善是恢复的根本,你如果一直不行善,不做出改变,那么你的内心还是像从前那样肮脏,这样只会屡戒屡破,你的身体根本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恢复,你身体没有恢复,又继续不行善,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恶性循环,恢复与行善都成了空谈。如果真的想要恢复,就从当下做起,站出来,勇敢面对,在实践中去不断改进,提升。
"极善之人,命运拘他不定"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变数",就是要去突破自己的局限,否则就还是为"定数"所拘。
而且,只要你走出去,发自真心地去行善,放生也好,戒色宣传也好,即使开始有一定的自卑,恐惧,但是由于你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帮助他人,这种大爱之心往往都会轻易压过其他一切的自卑,恐惧,负面情绪。
就像楼主和同学一起,第一次站到街上发戒色传单的时候,当时也是还恢复得不太好,精神面貌比现在差,所以也很自卑,恐惧,犹豫。但是当迎面走来一位那种面色晦暗,精神萎靡,气质猥琐,一眼就能看出撸得非常严重的那种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屌丝的时候,我是真心地想帮助他脱离现在的痛苦颓废,一想到一张传单很有可能改变眼前这个人的整个命运,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所谓"自卑","犹豫"呢?
善能升阳,当善良、正气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你的心田)的每一个角落,那些负面情绪哪还有容身之地呢?而且,你越行善,心中正能量就越足,就越愿意去突破,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等待,只是一种懦弱的借口,说明你对改变的渴望程度还不够强烈。难道你就真的想一直在万丈深渊中痛苦下去?如果真心想要改变,那么无需等待,当下,就是最好的选择。现在就开始行善去恶,恒久力行,也许某一天你不经意地回顾过去,就会惊奇地发现:泥泞走来,渐闻花香。
四、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相比于其他前辈,可能楼主最新颖,最出类拔萃的观点就在于此了。
有前辈论述过类似"从心上戒"的观点,也有前辈提倡改善整个生活,还有很多前辈极力推荐行善去恶。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似乎也就止步于此了。
这前面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自己奋斗。
自己奋斗,那是必须的,是基础。但是只知道自己奋斗,而不懂得汲取他人的智慧、经验,那就成了蛮干。
放眼望去,咱们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都是在靠自己硬拼、硬闯、一味蛮干呢?
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年均购书量4.35本。
而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呢?50本。
试问,你今年又看了多少本书?汲取到了多少让你生命得以"质的飞跃"的智慧?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这类顶尖人才?
这就是一大主要因素。
乔布斯为何成功?我想,思想境界是关键。
"你必须找到自己钟爱的事业。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所以你得到满足的唯一途径就是去完成你心目中的伟大事业。要想成就伟大事业,必须找到你钟爱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就继续寻找,不要停下你的脚步。"
"我在23岁的时候身家超过了100万美元,24岁的时候身家超过了1000万美元,25岁的时候身家超过了1亿美元,但是这些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我做事从来都不是为了钱。"
"'成为坟墓里最富有的人'对我而言毫无意义,上床睡觉的时候能对自己说,我们今天又做了一些漂亮的事,这才是我的快乐和人生意义所在。"
——乔布斯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使命。有些人在年轻时就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比如说乔布斯;而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找到,因为他们永远都在忙着和这样那样的人攀比。失去生活目标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乔布斯之所以能成为亿万富翁,成为杰出的沟通专家,就是因为他在追随自己的心,追随自己的激情。他几乎能够确信,钱,迟早都会有的。"
"他(乔布斯)的魅力源自于一个宏大而又简单得惊人的理念:让世界更美好。"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
那怎么提高思想境界呢?楼主目前发现的一个最主要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
但是我们知道除了读书,实践也很重要啊。
关键就在这里了,实践重不重要呢?实践的确非常重要,但我们现在的些人,"实践"得太过了,几乎全是自己所谓的"实践",而不懂得学习、汲取更多的经验智慧。
这,就不是"实践",而是蛮干了。
这类人,整天就蜷缩在自己那个巴掌大点的世界,封闭落后,坐井观天。境界低,格局小,那是必然的,然后又一味只靠自己硬闯蛮干,不懂得汲取更多的经验智慧来改进自己,结果总是搞得自己伤痕累累还收效极微,接下来他们就抱怨自己平庸,社会不容易云云……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fixed—mindset(僵固型心智)
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他们不甘堕落于平庸,他们坚信生活中总有更美好的事物,他们也有能力去得到它,只是他们目前暂时不知道怎样去得到它。
所以,他们从未停止探寻。
这,就是另一种心智——growth—mindset(成长型心智)
你希望你是哪一种心智?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僵固型心智,还是成长型心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它跟"遗传"这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它主要是由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的。
思想,我们知道,是可以不断改变的。
而阅读,汲取他人的觉悟和智慧,就是对生活中更美好事物的一种探寻。
实践很重要,但它也必须是建立在一个正确方法的指导之上。
我们整个社会,已经经过了千百万年的发展,这千百万年里,不要说一个比你牛的人了,比你牛得多的人那真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人,在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他们怎样记录他们的经验、智慧?从古至今,文字,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方式,可能终其一生,一位比你牛的多的人,就将他的感悟,经验与智慧写进了一本薄薄的书里面。所以我们需要阅读。阅读,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目的,是汲取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
所以不爱读书,不懂的汲取更多经验智慧的人,他活了了一辈子,格局还是小的可怜,境界还是低得可怜,别看他年龄在涨,但几无真正的"成长"。
之前看到说有一个人,之前也是不爱看书,封闭自守,四十多岁,后来偶然再翻看到《弟子规》这本书,对,你没看错,就是《弟子规》,那本所谓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实蕴含大智慧)的时候,他先是惊讶,再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他说:"活了四十多岁,体会到了《弟子规》上三个字……"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不是都觉得:"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经历,智慧自然就上去了吗?"
大错特错!
"阅历"还好说,所谓的"年龄",我前面提到过,那就纯粹只是一种固步自封之人可笑的自我安慰。你年龄是进步了,人没进步,智慧凭空而来?而阅历,的确可以增长一定的智慧,但那样的阅历还是建立在"自己闯"的基础之上,你自己的阅历,跟浩瀚的历史长河,整个人类发展中那些无数的豪杰、牛人的阅历比起来,简直太微不足道了。首先,这一群整个人类里的牛人,随便挑一个出来,阅历就比你丰富、精彩,人家也远比你更有能力(至少是现在,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可以在我们的努力下被改进,前提是用对方法,不蛮干)人家的感悟也比你更加深刻,有见地。其次,你不过一个人,而他们——古今中外的所有豪杰之士,将他们的智慧,通过学习,我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对比,分析,改进,将他们的阅历,感悟融汇贯通,这跟你仅凭一己之力蛮干,能比吗?
所以,如果仅凭自己硬闯,而不懂得学习的话,你那一辈子,不过几十年,大不了上百年,那点阅历,真的算不了什么,觉悟、境界不可能达到一个高度和深度。那个不爱读书,活了四十岁体悟出《弟子规》上三个字的人,已经算很不错了。
而且,一个思想封闭落后的人,就算他有了阅历,他也很可能把这些阅历都朝着错误的方向分析、理解,从而让整个觉悟、境界都走上歧途。
人类的进步,来源于对前人经验、智慧的学习。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谈超越,如果继承、学习都没有,一切都从零开始,何谈超越?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这样更具体直观。
假设有两个社会,每个社会人数为100,但区别在于:
社会1:普遍能力很强,一般人能力值为10,牛人能力值为15,但是他们在社会发展上,不懂得学习前人的经验,汲取前人的智慧。每个人从一生下来,都是封闭自守,只靠自己闯,从零开始探索这个世界。那么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人数再多,他们的社会发展程度也始终为10~15,因为他们不懂得利用前人的基础,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那么他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时间都相差不大,所以发展的程度也差不多,始终无法超越15。
这就是单靠自己的阅历,凭一己之力蛮干。
社会2:普遍能力弱些,一般人为5,强人为10,但是他们懂得学习,汲取他人的经验智慧来提升自己。也就是说,他们不需要从零开始探索,而是能够继承前人的发展。就算按最低的情况算,每个人的能力值都是5,那么第一个人的努力,将社会发展到了5,第个人在他的基础上,将社会发展到了10,第三个人15,第四个人20,以此类推,第一百个人是多少?
500甚至更多。
15:500+
理解这个对比的意义了吗?
很多人,现在抱怨这个社会很复杂,很难,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智慧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无法应对。就好比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了"500+",他们的觉悟、境界、智慧还停留在10~15的阶段甚至更低。不难才怪!为什么?就是因为"封闭落后,势单力薄"。
荀子在《劝学》里说:"吾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直译过来就是:"我曾经整日自己思考,其收获还远不如片刻、须臾之间所学习到的东西。"可能很多爱阅读的戒友也有这样的体悟,所以,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请不要误解,这句话并不是完全否认自己思考的能力,综合它的上下文就能发现,楼主跟荀子的观点是极度吻合的——自我思考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自我思考,那就是蛮干。要把自己主观思考,自己的判断力,和"学习"结合起来,这样,自己的境界,觉悟,格局才能飞速提升。
《劝学》里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乘坐马车的人,能行上千里,但不是因为他自己的腿很能跑;乘船的人,渡过了大江大河,但不是因为他自己很能游泳。君子贤人能够致千里,渡江海,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异于常人,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借助这些工具啊。
我们自己,就是荀子口中的那个人。学习,汲取他人的经验、智慧,就是那辆马车,那条船。一个人,光是靠自己硬闯,那是不行的,那是蛮力,匹夫之勇,无法致千里,渡江海。但是如果懂得了学习,懂得汲取更多的经验,智慧,那么"致千里","渡江海"就会变得如此容易(甚至越来越容易)
但是,也不能忽视了那个坐马车,乘船的 "人"——我们自己。连我们自己都不存在了,没有人去操作他们,马车、船也毫无意义。
光是自己思考,势单力薄,封闭落后。而如果只从外界汲取,没有自己的主观分析、提炼、甚至超越,那就成了一台被动执行的冰冷机器。
你可以暂时看上去资质平平,但这并无大碍。你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学习,思考来改进自己,不懈超越。
注意,再强调一遍,你现在弱小或是强大,意义不大,关键是"改进"二字。不懂得改进的人,就是一开始再"强",也始终就固定在那个高度,时间一长便能被那些宁静致远的人轻易超越。而那些懂得不断改进的人,开始就算是资质平平,但日积月累改进,完善后的某一瞬间,他再回头,可能就是"一览众山小"了。
所以,以自己的灵魂为根,同时配以外界的浩如烟海的智慧的滋养,这样,觉悟之树的成长不可谓不能用"神速"二字来形容。
思想境界提升了,人生的根本层次才会有所超越,否则,即使是充实了生活,行了些小善,积了些微福,那也始终是停留在表面,没能让整个人生在长远上达到"质变"。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