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何為慾望。理解了慾望的本質,如何控制慾望也有不言自明了。
那麼,到底何為慾望呢?
玄奘大師在《成唯識論》中云:欲者,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
翻譯成現代話:就是存在有一些事物或境界,它能給你帶來愉悅與快樂,你會對它生起希望之心,並且不斷地殷勤追求與這種事物或境界相依相伴而不舍離,這種心的作用,就是慾望。
這裡,需要界定一下慾望。這裡所談的慾望,需要簡除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慾望,如飲食、睡眠、穿衣、拉屎放尿之類。這些飢餐困眠的慾望,是談不上勤依為業的。所謂需要控制的慾望,應該是指過度的慾望,或者說,不是一個出家人應該有的慾望。
接下來分析一下慾望的本質:
看見美色,為何有的人能夠視若無睹,有的則會飽看幾眼,有的則會邪心萌動,乃至鋌而犯險?這個問題,值得反覆認真思考。有煙癮酒癮的人,看見好煙好酒,難免心有所動。沒有此等嗜好的人,這些境界是不會引發慾望的。所以,慾望的根源,其實是與境界無關的,其源來自於每個人的內心。
慾望,既然是源自於每個人內心性格上的差異,那麼,性格又從何而來?性格是如何形成的?性格是一成不變的嗎?顯然不是。
佛教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慾望來自於性格,性格則是每個人心性的慣性能量,是無始以來不斷串習的結果。也就是說,慾望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心理能量而已,隨境界因緣而生,隨境界因緣而滅,本來就是虛妄無根的。
由此可知,慾望不是我們生命的主人,不僅不是主人,反而還是強盜,是霸佔我們真正生命的強盜。境界來時,心理的慣性能量小時,我們還能控制得住。一旦我們放縱過度,心理慣性能量被自己串習得非常強大時,就會反客為主,我們就會徹底淪落會慾望的奴隸。境界一來,慾望即來,境界就等同於慾望。如同一隻狗,只要拿一根骨頭,讓它往東就往東,往西就往西,有何自在可言?這時,出現光天化日之下搶劫、男扮女裝進女廁偷窺、美國半噸肥人要用吊車起吊等等光怪陸離的世間萬象,也就一點不奇怪了。我們被慾望所牽,其實就是認賊作父。所以,佛陀才說,眾生是最可憐愍者。
明白了慾望的本質後,如何控制慾望,大致也就水落石出了。
如何控制慾望呢?很簡單,就是要始終保持對內心的觀照。這是每個生命本具的功能。雖然如此,對凡夫而言,境界來時,心就會墮到境界中去,就會失去對內心的觀照,所以是凡夫。境界來時,心能夠如如不動,如雁渡寒潭,雁過而潭不留影;風吹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如此才是聖人。在不停的觀照中,去體究生命的本源。
心的能量,本來是無比強大的,是遠遠超乎想像的。我們被慾望境界所束縛後,心的能量也同時受限了,人生之路就會被限定在境界中,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即是。當我們的境界越來越小時,世界上有螞蟻的存在又有多少值得驚奇的呢?
心有多大,境界就有多大。生命的目的,就在於不斷拓展自己的境界。《易經》開篇即說: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大學》則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達到至善境界的人,只有佛陀。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能夠放棄國王之位,放棄無數後宮美女,入山修苦行,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體達生命的真相。
謹以此文致敬偉大的佛陀!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