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積善之方
1.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解析:古人有積善意識,不斷積累善行,不斷提升德行,今人則提倡理財意識,對錢財看得比較重,而古人更看重的是善和德。修為好、心地清凈、性情善良的人,頭頂有靈光閃耀,整個人看上去也是光明開朗,神采奕奕,而作惡多端的人頭頂靈光全無,甚至有一團黑氣籠罩,顯得灰頭土臉,萎靡不振。對光明者,大家都仰慕恭敬;對黑暗者,眾人都會厭惡乃至鄙視。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做善事如登山,需要下很大決心來堅持,而向壞發展就像山崩一樣迅速,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很多人也是被邪友帶壞的,交友一定要謹慎,發現對方有惡習,要盡量規勸,如果不聽,那就遠離。《草堂集》:「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禍以惡積,非可禳也,苟能為善,雖不祭,神亦助之。」福在積善,禍在積惡,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2.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解析:善也是分類的,做善事不留名,不誇耀,非常低調,就像沒做過一樣,這類陰德的福報大,古人提倡多積陰德,這樣福報才大,當然也不可執著於福報,只管耕耘即可。曾國藩:「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做了善事,內心會很快樂,也不需要別人知道,默默去做即可,如果做了善事,希望別人知道,希望別人誇獎自己,希望通過行善來獲得好的名譽,這類人就比較淺薄,他們行善是和名利掛鉤的,私心很重。古人極重陰德,陰德更顯無私和低調,不求任何回報,不求名利,只是無私幫助別人,無私為社會做貢獻,這種人境界就高。真正無私了才具有大力量,無私代表純粹,純粹的力量不可思議,真正的力量來自於純粹!要做純粹的人,達到純粹的境界!
3.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譬如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凈,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雖黃金萬鎰,福不滿也。
解析:這條就是在講執著與否,不執著就做圓滿了,心裡一直想著福報,那就大打折扣了。做善事要三輪體空,內心保持清凈,這樣產生的力道就會翻倍增長,一有雜念,一有執著,那力道就會大為削減。做善事也是很有講究的,要做圓滿,就要盡量做到三輪體空,即使做過一萬件善事,也像什麼也沒做過一樣,內心十分清凈,不去想做了多少善事,也不去求回報,沒有任何希求,心中空空如也。達此境界的人,即使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也會產生巨大的力量。犟牛居士說過一個例子,說是一個人聽說布施好,於是就布施了一千元,然後他就老想著得回報,結果好幾年都未能如願,他那種貪財的私心實在太重,布施的時候是帶著貪心布施的,這樣就會大打折扣,他那個發心就不純,善行的效果自然很差,本來是善行,他卻夾雜著貪心,貪嗔痴是三毒,他這樣發心行善,怎能有滿意的結果呢?你真正什麼也不求,最後卻不求自得,你真正無私了,那個善行的質量就非常之高,一絲一毫的回報都不求,只是純粹地行善,要做到這種程度。哪怕求一絲一毫,那就是自私,自私的力量就很小,無私的力量才最大,效果也最好,差別就在這。
4.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解析:這十條是非常重要的,能做到這十條就非常有德行了。我們要長養德行,時時秉持著惻隱之心、愛敬之心、與人為善之心、成人之美之心,多做善事,多幫助別人,給別人帶去正能量,用正能量去影響別人,走到哪裡,都能自帶善意的光芒,照亮身邊的人。當你發出正能量的念頭時,別人也容易發出正能量的念頭,當你發出自私的念頭時,別人也容易發出自私的念頭,人在交流溝通時是很容易受到對方影響的,我們一定要多發善念,用高頻的正能量去影響和帶動別人。和高頻的人在一起,你的頻率就會自動被調到那個頻率,內心會變得非常清凈,能夠以一個更高的視角、更高的智慧去看待問題和處理事情。我們要讓自己成為高頻的人,去影響周圍的人,低頻的人充滿了負能量,他們也在影響周圍的人,很容易導致爭吵等不和諧的現象。很多人都反饋在邪淫後家庭容易爭吵,邪淫者很容易和別人吵架,戾氣很重,因為經常起邪念,散發出來的能量是低頻的,具有攻擊性,易於吵架。高頻的人懂得斷除負面念頭,懂得行善和培養正能量,內心祥和而穩定,這樣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與命運。
第四篇:謙德之效
1.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解析:戒色十規首重「謙德」,謙,六爻皆吉。王陽明《傳習錄》:「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保持謙遜,萬事亨通,君子善終,大吉!謙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傲對自己是非常有害的,傲慢其實助長了一個人的小我,而謙虛、謙卑則是真我的一種寶貴品質。清雍正年間,江水被推薦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見時,他緊張哆嗦,不能對答,於是推薦他的學生戴震。戴震口若懸河,分析問題切中要害,說得清清楚楚。皇上大為興奮。問戴震說:「你和老師比,誰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問:「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為什麼?」戴震說:「老師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學問,超過我一萬倍。」皇上讚賞他的謙讓精神,賜為翰林。戴震一方面尊師,另外就是非常謙虛,這是合天心的品德,所以吉祥,做事做人都要上合天心,這樣才能大吉。
最近看了一篇職場的文章,裡面講到:「無論身在什麼崗位,想得到領導信任,就要注意:其一,如果取得成績,第一時間把功勞歸給領導,因為沒有領導的授權與支持,就不會有你的成績;其二,越是取得成績,在同事和領導面前要更加謙遜,千萬不能得意忘形,更不能在領導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績和功勞,以免同事嫉妒和領導反感。總之,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取得成績後,要不驕不躁,將成就與榮耀分享給同事和領導,這樣方能得到大家的擁戴,得到領導的重用。」這段話講得很好,真正的智者不居功,不自傲,取得一定成績,也懂得讓功,讓功是非常深的智慧、非常高的德行,讓功於眾,讓功於師,讓功於領導,讓功於聖賢,讓功是君子所為,高風亮節,胸襟博大,堪為楷模。《道德經》云:「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君子不居功,而是讓功,小人往往會爭功、貪功,品行一下就拉開了差距,因為不居功和讓功,就能得到眾人的支持,如果一味爭功、貪功,只會引來眾人的反感和反對。春秋時期,曾有過一段「三將讓功」的佳話。據《通監記事本末》記載,晉國將領郤克、士燮、欒書這三位將領,在取得晉齊鞍之戰勝利後,不爭功,克己互讓,謙虛謹慎,表現出良好的將德風範,一直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作為良將不但要有將才,精於謀略,善於戰法,同時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將德修養,勝而不驕,謙退不伐(不伐:不自我誇耀),不矜其功。晉軍三將克己謙讓的行為,堪稱良將的楷模。
2.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解析:古人很懂謙虛的道理,今人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謙虛會獲得支持,一旦驕傲,就會引來敵意和攻擊。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某某人一旦暴露出了驕傲或者傲慢的想法,你心裡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想攻擊對方,覺得看對方不順眼。如果對方很謙虛,不居功,不自傲,懂得恭敬禮讓,這樣一段謙光可掬,別人心裡就會很舒服,這也是獲得成就的徵兆。如果一個人很驕傲很自滿,這就是要受到打擊的徵兆,我看過很多事例,就是當事人發出了驕傲或者傲慢的念頭,結果就引來了攻擊他的言論,如果他能謙虛,就能獲得眾人的支持,一驕傲,一自滿,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出現這種表現,就要受到打擊了。
3.予曰:「惟謙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猶將佑之,豈有不發者?」
解析:惟謙受福這四個字講得非常好,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聖者無名,大者無形。能謙虛,能低調,能恭敬,能敬畏,能做到這四點,就是能受福的表現。看人要觀察他的德,他的舉止,他的精氣神,如果一個人的「神」平和端莊,很安定,表明他道德高尚,不會因周遭事物的變化而隨意改變節操和信仰,敢于堅持正確的東西,意志很堅定。安靜時,兩眼光華熠熠,目光湛然清明,行動時,兩眼安詳沉穩,又敏銳犀利,這是清正的表現。北宋司馬光:「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總而言之,德是最重要的,以德立人,以德立命,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曾國藩善用人,源於善相人,曾國藩對人才任用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對人才的分類觀察,考量的標準就是品德端正,儀容端莊。
4.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
解析:立命者我,真正立命的是自己,自己是可以改造命運的,不能消極被動,要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你的能量場變了,你的處境自然就變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完全可以通過改過遷善來改造自己的命運,怨天尤人的戒友我看到過不少,當他們學習了《了凡四訓》就知道問題其實是出在自己身上,不應該怨天尤人,不能抱怨老天不公平,其實老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自己起了什麼念,做了什麼事,自然會得到相應的一個果報。明白改造命運的道理後,就要斷除惡念,力行善事,堅持做下去,積小善成大善,日積月累,越積越厚,就像每天一張薄薄的面紙,堅持積累下去,就是厚厚的一疊,所以要注重積累,要堅持下去。
5.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解析:謙則受教這四個字很重要,謙虛了,才能更好地接受聖賢的教誨,如果以傲慢的心態學習聖賢教育,甚至會覺得聖賢不如自己,從而產生毀謗之心,覺得自己了不起,其實淺薄得很。曾國藩書房題名「求闕齋」,別人求圓滿無缺,曾國藩卻求「闕」。闕者缺也,就是求欠缺用以提醒自己不能盈滿,因為他地位愈高愈懂得謙恭的重要,所以能夠保住自身的善始善終。善事要盡量做圓滿,而做人忌滿,有些事也不能做過頭,所謂物極必反,做人的境界是大成若「缺」,抱朴守拙,謙卑低調。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6.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解析:真正有德行、有誠心的人是可以感動天地的,這點我是深信不疑的。人一旦立定志向,就要注重謙德,這樣做事就容易成功,謙虛的人很容易得到別人的支持。與人方便,多幫助別人,這樣就能得到擁護,這是德行的感召,自然能感動天地。造福由我,造惡也是由我,我們都有自由意志,既可以造善造福也可以造惡造罪,一條是光明大道,一條是地獄險途,全在我們自己。有覺悟的人,他深諳惡行導致惡果,所以他不去造惡,而是有意識地多行善積德,完善自己的德行,不斷積累自己的福報,過正能量的人生,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表現。
最後總結:
這季和大家分享了《了凡四訓》的研習體會,大家也可以看看《了凡四訓》的電影,那部電影拍得很不錯,很有古風的味道,秦東魁老師也講過《了凡四訓》,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喜馬拉雅FM也有《了凡四訓》有聲書,平時聽聽也是很不錯的,還有《了凡四訓》的漫畫,畫風也很有意境。曾國藩對《了凡四訓》最為推崇,讀後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也。』」他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將《了凡四訓》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了凡四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被稱為東方第一勵志寶典,了凡先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修養來做的家訓,加以現身說法,頗具說服力,也相當勵志,這本書真的啟發了無數的人,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不是風水、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田」,即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你的人生劇本是你自己撰寫的,你輸入負面的念頭,放出來的影像就是倒霉的,你輸入正面的念頭,放出來的影像就是吉祥的。心是根本,大德一直在強調修心,境隨心轉,把心修好、修正,學會行善積德,積累正能量,到時你的命運就能完成逆襲。
求索網更新時間:2020年3月28日
評論列表(24條)
感恩飛翔老師。
堅持專註,觀心斷念
我想在這裡說一下,並不是要反對飛翔哥,就是覺得內容不夠嚴謹,原因在於瀕死體驗,這個話題我們暫不能下結論,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收聽汪詰老師的《真假世界未解之謎》裡面就有講到瀕死體驗到底是怎麼回事?
@前輩:查了一下,汪潔老師不是很靠譜。我個人觀點,他主要是靠科普工作賺錢。媒體人,不是學者。這樣立場就很難講清楚了。
?打卡第7天,念起即斷,念起不隨,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打卡第十二天
其他戒色文章我也看過很多,但真心覺得唯獨飛翔的《戒為良藥》最好,所以不管戒色界的前輩們怎麼爭,咱心目中飛翔哥的就是最好,另外公益事業確實不應該爭第一互相貶低,大家各行其道做的都是普度眾生的千秋大業,望前輩們勿忘初心修其天爵!
永不放棄!
實在是好!
改過遷善,斷惡念,發善念,行善積德,培養德行,改造命運。
原來命運都是有方法去改變的,重要的是發善念,去惡念
飛翔和知非都很不錯兩個人的角度不同認識也不同!不應該去爭執!
飛翔前面有點激動了
第五天加油
看了這季感觸很大呀,以前我總是怨天尤人,恨命運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在幫助其他戒友答疑的時候有時還會幸災樂禍別人,以後一定好好改之,去惡修善,行善積德,爭取改命。我會努力去做的,希望大家也能改命成功,感恩飛翔老師。
按佛教說法眾生根器不同,應該說每個人的路子都不一樣。也是我自己悟出的。有一部分人是比較偏激的,希望大家找到一條能夠適合自己的,一定是樂觀的對自己有益的是自己想要的那種感覺不會脫離實際的總之就是能夠讓你生活和未來變好的戒色方法。自己可以靜心心想下。
戒色的核心就是斷念啊,之前不會斷念我連一個星期都戒不到
打卡1
新手,以前擼還能勃起,現在戒了4天,沒反應了,也沒性慾,,有大神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有點怕
@劉先森!:戒斷反應,繼續加油戒下去
這個網站做的厲害了
加油
感恩分享 功德無量
第一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