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谷禪師和了凡先生的對話,是《了凡四訓》全書的核心。此時的了凡先生,可謂心如止水,無欲無求。用其話說,「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他之前命運,被孔先生測算的步步精準,讓他毫無拼搏之力。但是,了凡先生畢竟善根不淺,志向不小,面對現實,總是想探求出路。所以,他才會去尋訪雲谷禪師。
雲谷對來訪者,一般先不言語,給個蒲團,讓其自參本來面目。了凡定力非凡,對坐三日,不起一念,確實讓雲谷刮目相看。在雲谷看來,豪傑的標準是不起妄念,心地清凈。然而,經過了解,了凡先生實乃被命運算定,心如死灰,執於空寂,「原來只是凡夫」。
雲谷接下來的一系列開示,彰顯智慧之光。雲谷給出的第一個觀點,即承認命運客觀存在,同時強調命運可以改造。「人未能無心」是產生命運的關鍵。用現在話說,人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價值判斷,便有好惡、美醜、對錯等分別,「終為陰陽所縛」,這樣就產生了不同的人生命運。與此同時,人的能動作用也不能忽視,極善極惡之人,命數拘他不定。
隨即,雲谷提出本書的中心思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旨在給了凡先生樹立改造命運的堅定信心。做任何事,信心很重要。讀這本書,根本就是要樹立人定勝天的信心。信心乃立志之根,立命之本!雲谷這裡說得更具體、更直白,「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總之,求什麼得什麼,只要是正當的要求,都可以滿足。
這對於在困境中苦苦思索的了凡而言,肯定心有所動。有策動便有疑問。針對疑問,雲谷給出「求」的方法論:「求在我」!這簡單三個字,揭示中華傳統文化一個根本的思想原則:修身為本。儒家尤重修身,《大學》里談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面對外在的不順,君子之道,應當是「反求諸己」,從自身內部找原因,而不是向外馳求。這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雲谷也強調,「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更進一步增強了凡先生改造命運的信心。
接下來就是如何改造命運?咱們體會一下當時兩人對話的情景,了凡先生將孔公測算的流年運勢告訴了雲谷,面對了凡對命運的困惑,雲谷此時是一步一步調動其內心自省的原動力,而不是一味的說教,或者勸善。他沒有一上來就勸其要多行善事,或者持經誦咒,抑或闡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宗思想。雲谷首先讓了凡先生自我反省,不要藉助外在,「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看似簡單的一句話,透露出來的深刻含義就是改造命運首先要自我反省,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這個非常關鍵!一些人讀過《了凡四訓》,只記住了多行善事,或者只重視行善,這個就沒有抓住本書的中心觀點。雲谷首先讓其自我剖析、自我檢討、自我批評,不談佛、不談禪、不談行善,就是要了凡先生從自身找原因,從內心找問題,拋開一切外在力量,拋開心靈的拐杖,把握好自己。我們應當深刻理解雲谷禪師的用意。
當然,了凡先生也是悟性非凡,貴有自知之明,坦誠地說出自己存在的種種問題。既然知道了問題,就應當「盡情改刷」,徹底改過,以成就「義理之身」。並在此基礎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久久必能積累福德,改變命運。一言以蔽之,改過行善就是改變命運的金鑰匙。兩者缺一不可。只改過,不行善,如夜裡驅鬼,縱然努力,也是此起彼伏,豈不知烈日當空,魍魎盡消;只行善,不改過,如蒙眼點燈,縱然光亮,里外終不相干,豈不知祛除障礙,光明自現。改過和行善,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齊頭並進,才是正道。功過格便是這個目的。
當然,雲谷禪師對行善提到了一個詞語——陰德。這是個不能迴避的話題。何謂陰德?其實,陰德是相對陽善而言的。在後文中,了凡先生做了詳細而精闢的解釋,「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了凡先生是傾向於積陰德的,因為陽善有它的隱患,就是「名不副實」。尤其在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的如此迅速,成名可能就在片刻之間。你做了些好事,出了名,隨之而來的榮譽、名聲甚至財富接踵而至,這個危險啊!太容易成為了凡先生所說的「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要警惕,往往會奇禍隨之!這類例子實在太多太多,簡直不勝枚舉!何況一些人未行善事,享有盛名,就更加危險了!所以,我們平時行善,要多積陰德,默默與人為善,幫助他人,切不可求名求利。行善關鍵是一片誠心。
回到雲谷禪師的對話。接下來,雲谷通過引用道家畫符的例子,提出本篇立命之學的中心論點:「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又一根本思想原則,即清凈本心。具體做法就是「修身以俟之」。關鍵是這個「俟」,雲谷說「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告訴我們,心中始終要保持清凈,不可有妄想,應當安於當下,素位而行。
對於准提咒,我個人的看法,這個屬於具體操作的範疇。不是說,改變命運,非得持誦准提咒不可。持咒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清凈本心。儒家的慎獨、釋家的誦經念咒、禪宗的明心見性、道家的無為,這些都可以作為日常修身的方法,關鍵在於我們要懂得其中的道理,把握立命之學的實質,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途徑。
總而言之,雲谷禪師與了凡先生的對話,寥寥數語,道盡天機。這是一場偉大的對話,不僅改變了凡先生一生的命運,也激勵了後世無數的仁人志士,勇於向命運抗爭,勇於向自我挑戰,讓一個個義理之身得以重生!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評論列表(1條)
嗯,有收穫,謝謝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