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的最好方法,其實是「遺忘」,真懂的話,受益一生

有人說,戒色是一個「大染缸」,什麼都能往裡裝。

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卻足以說明戒色的範圍之廣。

當然,談到戒色,就會涉及到成功與失敗的問題——戒成功了,就是真戒色,反過來,若是不成功,那麼,就會失去「戒」的意義。

我們以清代名臣曾國藩為例。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常好色的人——被美色所困擾,據說他聽說同僚的老婆漂亮,還專門跑到同僚家去看。

正是這一種嗜好,讓他無法專註於政務,於是他才立志戒色。

據說他最初只是通過寫日記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後來發現這一招沒有見效,他又把日記拿給親朋好友看,希望大家一起監督他,就這樣一直到40歲時,他才成功戒色。

那麼,曾國藩的戒色方法是什麼呢?

在《曾國藩全集》中,他認為戒色的工夫在於一個「靜」字,所謂「靜」,說到底,就是「遺忘」——通過專註於其它事情,從而讓自己沒有心思去關注「色」這種東西。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在往後的幾十年當中,曾國藩總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忙起來,如認真處理各種事務,如果沒有事務,那就去看書或下棋,總之不讓自己閑下來。

當然,除了讓自己忙起來以外,還同時需要配之自省——據說每次起色心,他便會在日記當中嚴厲批評自己,並以自省為務,正是以這樣的意志與方法,他才得以成功戒色,即:

「最是『靜』字功夫要緊,大程夫子是三代後聖人,亦是『靜』字功夫;王文成亦是『靜』字有功夫。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由此可見,在戒色的過程中,「靜」下來的重要性——而「靜」下來,其實需要以「遺忘」為支撐,否則,慾望在心中翻洶,哪能「靜」得下來。

何以見得呢?

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繼續探討,即:

一、慾望是生命的根本

眾所周知,慾望是生命之源,人若是沒有覺知慾望的功能,那麼,就很可能是人將不人了。

或者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聖賢,怎能將自己最本能的慾望控制住呢?

甚至可以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只能通過節制自身的慾望,或者轉移自己的專註點,從而達到不再受到「色」的牽引與干擾,如曾國藩批評自己以及自省為務,說到底,就是轉移專註點。

更何況慾望是生命的根本,無法完全斷除。

二、「遺忘」並非是教人真正忘掉,而是讓自己沒有精力去顧及

如上所說,曾國藩總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忙起來,其本質就是讓自己「遺忘」色之所在,從而不再受到它的牽引與影響。

言外之意,曾國藩戒色的方法,其本質就是通過「遺忘」或者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實現的——其實不只是曾國藩是如此,其他那些戒色成功的人,也不例外。

正是有鑒於此,我們才講戒色的最好方法,其實是「遺忘」,一個人若是能夠悟透並做到真正的「遺忘」,那麼,成功戒色就指日可待了。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看法,請自行鑒別吸收。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X